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行业聚焦  > 正文

2023中国肥胖地图发布:近半成年男性超重

日期:2023-08-22 10:05:55 来源:艾媒网

城市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加之伴随着年龄增长的代谢速度下降,对于如今的打工人来说,过劳肥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母义明教授团队联合诺和诺德及美年健康研究院在学术期刊《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糖尿病、肥胖与代谢》)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的研究论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关于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当代研究,样本人群高达1577094名,覆盖了全国243个城市,其中52.8%为男性,47.2%为女性,中位年龄为40岁。论文显示,按照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约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

肥胖这件事儿,男女有别

超重或肥胖人群具有明显的性别偏向。男性中超重的比例为41.1%,肥胖的比例为18.2%,而女性中超重的比例为27.7%,肥胖的比例为9.4%,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两倍。

“岁月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同理可得,“肥胖对每个性别也都是公平的”,可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男性在外貌方面需要承受的社会期待较小,普遍对自身外在的关注度较低,在身体走向超重甚至已经超重的阶段,很多人很可能并不觉得这算是一个问题。其次,面对压力和不良情绪,男性更容易采取喝酒和过多进食的方式来排解压力和释放情绪。因此,当生活或工作日趋带来高压力、坏情绪以及睡眠问题,配之以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的代谢速度,男性往往更容易变成超重甚至肥胖人群,“发福”后想要改变现状的意识也相对较弱。

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上,女性的肥胖率更高,2014年《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肥胖在女性中比男性更普遍。在中国,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历来高于男性。这项最新研究表明,这一趋势在过去十年中发生了逆转。

此外,从肥胖的“年龄差异”来看,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龄段的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也不一样。男性的“肥胖高峰年龄”通常比女性来得更早:男性超重患病率在50至54岁达到峰值(55至59岁保持不变),女性则是在65至69岁达到峰值;男性的肥胖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是70-74岁。

肥胖这件事儿,地区有别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北方人更壮实,南方人更瘦弱”。该研究所呈现的状况也确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观点——中国北方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均高于南方,其中,内蒙古、山东和河北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最高。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北方肉食资源丰富,价格便宜,菜肴做法口味更重,分量更大;又比如北方夏天更短,冬天更长,全年可户外运动时间更短。此外,GDP也可能在其中占据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富瘦穷胖”已成为不少国家的现状,近年来,不少中国家庭也出现了这一趋势,原因在于经济实力较弱的社会群体往往更经常摄入高热量的廉价快餐,经济实力较强的社会群体则更有可能有意识地进行饮食管理。

肥胖,不只是美观问题

整体人群中,最常见的肥胖相关并发症是脂肪肝(34.9%)、糖尿病前期(27.6%)、血脂异常(24.9%)和高血压(17.6%)。与健康体重参与者相比,超重或肥胖参与者的并发症患病率明显更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超重和肥胖的患病问题在中国成年人中非常普遍,且在性别、年龄组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鉴于超重和肥胖与其他慢性疾病的高患病率有关,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容小觑,对普通患者来说,想要解决相关并发症,谋求一个更健康的生活,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体重过重问题。

标签:

推荐